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年 / 青年生态 / 正文

微博救助拷问网络诚信与责任

2011-04-19 09:43:54 作者: 中国网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以爱心为名的骗局是最残酷的!”公益内蒙古网运营总监达日汗认为,屡屡出现的熊猫血求助骗局是一种网络道德观缺失的体现。网络公民除了要有主体参与意识外,也不能缺乏责任意识。

南开大学一名学生不幸患上白血病后,学校微博的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呼吁社会各界将爱心传递。这件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让人感到微博的力量如此之大。

与之对应的是,不久前据称某农大的一名大学生因病急需稀有血型血液的消息在微博间广泛传递,最终却被发现纯属谣言,不仅让转帖者的爱心受创,一些志愿者的积极性也深受打击。

不少受访专家呼吁,微博流行的时代产生了“微博救助热”,但通过微博进行求助和救助过程中“说什么”和“怎么说”,产生的效果却大不一样。只有用诚信与爱心经营自己的微博,才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所在。

【网事回顾】今年春节过后,一条求助信息在网上悄然出现:“农业大学08级学生张玲,女,今年20岁,因突发亚急性肝衰竭,住院两周,病情严重,已报病危,目前急需0M血液进行血浆置换,才可挽救。但张玲的血型是被称为‘熊猫血’的Rh阴性O型,属于非常稀有的血型,医院希望大家通过网络将这个消息发布出去,以寻求更大范围帮助!万分感谢大家!您一份心与贡献,可能拯救一个年轻生命!”

【网事延伸】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这则求助帖开始疯狂流传于微博、论坛以及QQ群里,并留下了联系电话。然而帖子中的主人公“张玲”却开始不断变换身份,她就读的学校由内蒙古农大变为甘肃农大,继而又出现了新疆农大、吉林农大、东北农大、沈阳农大、云南农大等十几个版本。

但记者辗转了解到,手机机主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所培训学校的女教师,她与农业大学没有任何关系,帖子出现后她已接到几千个电话,人已处在崩溃的边缘。“那条网上的信息已经影响了我的生活甚至工作,我现在光接全国各地校领导以及媒体的电话都快晕倒了,就这样,拜托了,别再折磨我了,理解吧!”

为进一步核实情况,从3月中旬起,“中国网事”记者曾多次拨打帖子中留下的那个电话号码,但对方却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专家分析】“以爱心为名的骗局是最残酷的!”公益内蒙古网运营总监达日汗认为,屡屡出现的熊猫血求助骗局是一种网络道德观缺失的体现。网络公民除了要有主体参与意识外,也不能缺乏责任意识。

不少受访者都表示,在新媒体时代,在“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以及信息多点发布和快速传播的情况下,发布者的个人责任意识前所未有地重要起来。

责任编辑:翟琳琳
来源: 中国网
相关推荐: 拷问责任网络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