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年 / 青年生态 / 正文

毕业生理财策略

2011-05-13 15:54:35 作者: 刘田 张愎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在毕业生中,“卡奴”、“月光族”比比皆是,甚至很多毕业生还在依靠父母“经济支援”。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确实不高,那么毕业生应该如何理财呢?

在毕业生中,“卡奴”、“月光族”比比皆是,甚至很多毕业生还在依靠父母“经济支援”。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确实不高,那么毕业生应该如何理财呢?第一财经日报《财商》专访了诺亚财富理财中心部门经理马天翼和上海大学金融系讲师李翔,让他们来为毕业生理财支招。

《财商》:你觉得毕业生理财的要点是什么?

马天翼:一般理财要有钱才能“理”,毕业生理财可能跟通常讲的理财不太一样,更多的是怎么样把钱存下来,做一些投资,先存钱再投资。所以毕业生最重要的是培养理财观念,或者说是理财意识。在生活中处理好各种细节,比如说每个月花费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资金比例,清楚自己每个月可以花多少钱,多少钱必须存起来。

李翔:应届生年纪轻、工作经验少、收入也有限,所以培养正确的消费观比理财观更重要。当随着年龄增长、工作经验积累以及收入的提高,当投资欲望和资金承受能力搭配的时候,才是一个理财的好时机。

《财商》:如果毕业生做投资,建议投在什么方面?

马天翼:刚毕业大学生能够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有限,刚开始投资的话应该以存为主,适当承受一些风险。所以考虑一些基金定投比较理想,起点比较低,每月投资500~1000元左右,相当于是强制储蓄。和强制储蓄不同的是,基金定投承担了一部分风险,但也享受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部分收益。

李翔:就应届生群体而言,年轻人投资风险偏好比较高,但由于收入有限所以实际承受风险能力有限。主观上有追求风险性资产的需求,但客观上又有制约。如果没有相应金融专业技能,我并不建议把资金投资在股票等方面,可以买一些指数型基金或者ETF,毕业生投资的目的更多是追求财富保值、抵抗通货膨胀风险,而不是追求财富增值。

其实我个人建议,毕业后每月资金结余很少,可能只有1000~2000元,与其做资本市场投资,不如把资金用于自我升值投资,去参加一些技能培训或者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学习更重要。

《财商》:你觉得毕业生应不应该使用信用卡?

马天翼:信用卡从本身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理财工具,关键是看怎么使用,可能说什么样的毕业生用信用卡更合适。一些“卡奴”每一笔刷卡不当回事,账单日积月累透支严重。所以使用信用卡最关键的是要有控制意识,什么方面的钱用到多少就要开始节制,必须有这样的规划。

对于那些本身对自己每月开支规划比较严格的毕业生来说,甚至可以多办几张信用卡,每张分散刷卡、设置不同的还款日,这样每一次还款的压力不会很大。此外,使用信用卡还可以享受一些优惠和生活便利。

李翔:过度消费或者说“卡奴”都是一个不好的消费观。用信用卡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任何问题都存在“度”的问题。如果用信用卡过度消费透支当然不可取。所以这个问题关键要取决于个人,必须要有控制意识,把握好“度”。

《财商》:刚毕业的大学生应不应该买保险?

马天翼:个人认为大学生没有太大必要买保险。一方面,可能咱们家长都会帮孩子已经买了保险。另一方面,买保险是为了抵御个人遇到重大疾病、事故对家庭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收入来源。如果有闲钱的话,可以帮父母买一份养老保险或者重大疾病险。

此外,大学生可以考虑买有投资功能的投连险。因为投连险定期定额缴费方式比基金更加灵活、投资手段丰富多样。比如投资账户里多少资金投资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可以自己调整。如果买单一基金的话,承受的风险更大。投连险的投资相当于是一个基金组合,投资更加分散。但在手续费方面,投连险可能需要连续投保五六年之后,手续费才会降低或者免收,但基金投资1~2年就可以降低手续费或者免收。

《财商》:国内毕业生理财教育和国外有什么差距?

李翔:国外的毕业生会更独立,国内毕业生相对更依赖父母。比如英国很多大学生都是通过奖学金、贷款等方式来上大学,他们财务独立意识比中国学生强很多。中国毕业生在财务独立及财务责任感方面比较差,很多学生是透支信用卡,最终让父母来还。

责任编辑:翟琳琳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推荐: 毕业生策略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