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年 / 教育留学 / 正文

北京·亦庄已形成一个拥有1263名海归的人才雁阵

2011-12-29 14:01:36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地区,有个三条主干道交汇的环岛,老远就能看到飞碟一样的钢式雕塑,上书“BDA海外学人中心”。

两年前,中心负责人接到了一封大洋彼岸发来的电子邮件,作者刘国旭,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高管。有意奔赴开发区创业的他,签证将要到期,如果重新申办,耗时很长,耽误回国日期,他的创业进程将大大拖延。

贝尔实验室是全球科技创新重镇,吸引这里的“海归”来开发区创业,有可能带动一个甚至数个产业的开创和发展。出于这样的考虑,中心迅速为刘国旭办理了一个“外国专家证”,让他的签证可延长至3至5年,顺利将这位“海归”迎进开发区。

2008年,开发区海外学人中心正式落户。这是开发区落实海外人才引进和服务工作的主要窗口单位,为海外学人简化办事手续、提供贷款担保、申请经费支持、申报人才计划……成为中心成员每天四处奔走的工作。

18年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当时这里有海归背景的企业家绝对稀少,而现在这里已经聚集了1263名海外学人。

北京·亦庄海外学人中心负责人用大雁群徙比喻海外学人的聚集,最初是雁首,而今已成人才雁阵。如果说雁首、雁群的聚集有一定的自发性,那么人才雁阵的形成则是北京市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战略布局背景下的有意引导。海外学人中心是引导海外人才回归的“政策执行者”。

据统计,2008年以后回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占北京·亦庄全部海归的47.7%。2009年、2010年回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均超过20人,并逐年递增。仅2011年1年,北京·亦庄就引进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13人,接近前2年引进人数的总和。

雁首

在著名气动元件综合制造商SMC中国公司办公楼二层的过道上,悬挂着中国科学院前院长路甬祥的题词:“产学结合,发展经济”。

这句话,总经理赵彤铭记了14年。

赵彤是来北京·亦庄创业的第一位海归。

1987年,赵彤从日本博士毕业回国,连续破格成为副教授、教授,是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赵彤曾在SMC当过访问学者。SMC总裁高田希望找个熟悉中国国情的人来办中国分公司。赵彤成了不二人选。

赵彤言称,只是帮忙,名义上做总经理,实际仍做他的大学教授。

千挑万选,赵彤把企业落户在刚刚成立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办公会上形成共识:“总算有家外企请中国人做总经理了,我们要多帮他一点。”

赵彤印象中,他每次申请办理手续,2天后必有回应。他被这股干事业的作风感动了。同时,国外企业先进的科研环境也让他感到,“我国的工业自动化发展,最需要将高校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现代化企业,拉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于是,他这个总经理一当就是17年。如今,赵彤掌舵的企业在北京建成了四个现代化工厂,一个研发中心,职工5000余人,引进了当今世界同行业最先进的现代化生产设备以及气动元件的全套生产工艺。SMC中国每年缴税额已超过国内全部气动企业的纳税总和。

赵彤是北京·亦庄第一代海外学人的代表,据不完全统计,在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之后的10年里,像赵彤这样的在国内事业有成、来北京·亦庄创业的海归共有10人左右。他们扎下根,带领的企业均成为这里的核心企业。一个人带动一个产业,已成为北京·亦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责任编辑:张亚西
来源: 北京日报
1 2
相关推荐: 亦庄雁阵北京人才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