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年 / 创业学园 / 正文

中国人教我勤劳致富——一个埃塞俄比亚汉语通的创业故事

2014-05-03 12:19:04 作者: 记者梁尚刚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新华网亚的斯亚贝巴5月2日电  “你们下面抓紧准备设备材料,别磨唧了,有什么事情尽量多用微信联系,这样能节省电话费。”如果不是亲眼见到这张黝黑的脸,你很难相信这段话是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埃塞俄比亚人口中说出。

今年39岁的马伊萨来自埃塞俄比亚北部,东非高原充足的阳光造就了他深古铜色的皮肤,一脸的络腮胡子体现了埃塞俄比亚北部特有的彪悍。“我属兔,我的中文名字叫马季,这是我师傅给我起的名字,”碰到中国人他一般会这样自我介绍。

13年前,当中国吉林送变电公司在他家乡附近施工时,马伊萨被招进工地干活,起初也就是简单的抬水泥、扛沙子、运材料等力气活,收入也不高。由于当地工人基本都没受过正规教育,只会讲当地语言,而中国工人英语水平也普遍不过关,双方的交流起初很成问题。聪明好学的马伊萨很快就发现了这一需求,开始跟工地上的中国师傅们学汉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马伊萨不仅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从他的中国师傅们那里学到了施工技术,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不但被提拔为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当地员工事宜,还成为埃塞俄比亚员工和中国员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由于工程工期比较紧,加上有时候施工材料供应不及时,为了按期完工,工地上时常需要加班。这对中国人来说习以为常,但是对当地员工来说一开始很难接受。这时候马伊萨很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的作用。他耐心地向工友解释,中国人不远万里来帮助埃塞俄比亚搞建设,中国人吃苦耐劳,乐于加班,我们埃塞俄比亚人为什么做不到?另外,加班可以领取额外的工资,可以更好地生活。工友们渐渐地被他说服,他们从刚开始的同意加班到逐渐尝到甜头后主动要求加班。

细心好学的马伊萨显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琢磨自己的生意。他运用从中国师傅们那里学来的技术,借助自己在埃塞俄比亚工友中的威望,开始组建起自己的一个小施工队,在工地上干起分包的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中国人请教和学习。

两年后,当中国吉林送变电公司结束在马伊萨家乡附近的工程时,他组建的施工队已经发展到40多名员工,他也成为当地有名的“老板”。

2007年,当中国吉林送变电公司在埃塞俄比亚西北部再次施工时,他们立马想起了马伊萨,而此时的马伊萨已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生意越做越大,并娶妻生子,过起了有房有车的小康生活。马伊萨欣然答应再次和中国公司合作,开始奔向他事业的新高峰。

由于施工质量好和有竞争力的价格,马伊萨的公司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人的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从2009年开始,他承接了中兴公司部分通讯铁塔的组装工程,其施工质量受到了中方的一致好评。

一路走来,马伊萨无限感慨。他逢人便说,是汉语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今年下半年,等工程不太忙的时候,我一定要去趟中国,因为来自那里的人们和他们的语言让我有了今天。”

责任编辑:茶青
来源: 新华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