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年 / 教育留学 / 正文

周杰伦歌曲入教材 该不该搁下蜗牛的壳

2014-06-18 11:47:33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接下来,带来一首,不是自己的歌。但是,我觉得,蛮有意义的一首歌。叫作瓜(蜗)牛。”未来,当你再听到这几句话,接下来可能不是“患了重感冒”的周杰伦在唱歌,而是孩子们在朗读课文。这一切,是语文教育贴合时代的表现,抑或语文教育历史积淀更加薄弱的映照?

“接下来,带来一首,不是自己的歌。

但是,我觉得,蛮有意义的一首歌。

叫作瓜(蜗)牛。”

未来,当你再听到这几句话,接下来可能不是“患了重感冒”的周杰伦在唱歌,而是孩子们在朗读课文。

6月1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延伸阅读中收录了周杰伦歌曲《蜗牛》。

“周杰伦也配上课本?”这边厢,以“肖飞”等为代表的网友,鄙夷之情显露无疑;那边厢,以@早睡早起防猝死为代表的粉丝,动情回忆偶像带给他们的激励:高三深夜学习的时候,邻居家传来蜗牛这首歌,顿时泪如雨下!它是每一个孤独奋斗人的内心独白!

这一切,是语文教育贴合时代的表现,抑或语文教育历史积淀更加薄弱的映照?

看中的不是“蜗牛”,而是周杰伦?

“脱胎换骨修《语文》”。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报道中,是以完全肯定的态度看待这件事的。

但好多人并不这么看,甚至直言“简直就是胡闹”。

专栏作家张军瑜则笑问这是“周杰伦教育,要从小抓起?”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这是《蜗牛》的歌词,显然不合乎实际规律和自然现象。蜗牛昼伏夜出,喜阴暗潮湿,最怕阳光直射,哪有蜗牛盼着阳光照耀的?教材选文要精益求精,避免一些浅显的瑕疵才好。”网友“秦回江”从科学、常识角度反对《蜗牛》的入选。

“选周杰伦的《蜗牛》,还不如《万里长城永不倒》呢!”《山西晚报》刊登的评论语出惊人。该评论认为,古往今来类似题材的文章、诗歌,可谓数不胜数,为何单选他周杰伦的作品呢?“选中《蜗牛》,看中的是周杰伦在华人圈里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的巨大影响力。倘使《蜗牛》出自一个名气、影响力远不如周杰伦的人之手,那它基本上是一首平庸之作……很像是一种哗众取宠式的‘取悦于人’,是个噱头。”

网友“文曦”与其有类似的观点:不管怎样,学生都不应该成为教材“赶流行”实验中的小白鼠。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舆论的压力,15日当晚,“力挺《蜗牛》”的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发微博强调:选周杰伦蜗牛作为链接延伸阅读主要因为该单元有一篇同题课文,作为对该课文的辅助而选用,还未最后确定。

“宋词元曲也曾是流行元素”

虽然拍砖者声势浩大,但粉丝们绝不是“吃素”的,再加之更多媒体以宽容、开放的心态看待此事,所以,助推“蜗牛”前进者,似乎还占了上风。

“好想去上那节课!”@欧梅香这样的表述是卖萌的。

“那些眼红《蜗牛》进语文教材的,和只知道周杰伦吐字不清的,您乐意躺在历史的车轮子底下仰望巨人,没人阻止你们。”@莫多阳这样的架势是与人舌战的。

河南商报主编@评论员王攀“不是周的粉丝,也没听过他的几首歌”,但他同样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元素,唐诗宋词元曲也是这么过来的。语文需包容,孩子需尊重。

“周杰伦的《蜗牛》入教材,没啥不好的。”《新京报》评论立场鲜明:让孩子们爱上语文才是语文教育的主题,让孩子们单纯地去感受语言的美,贴近生活让孩子能够灵活运用,从中感受心灵的激荡与共鸣。不论出处,不看出身,单纯地感受中国话平平仄仄的韵律,并且体会其中包含的意义,传递正能量即可。

“一直以来,教材编撰者以致敬和传承的姿态,将一干经典名文统统塞进课本。事实上,那些名作的深意和妙处,未必为孩子们所理解。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轻松读些浅显文字便好……《蜗牛》仅仅收入‘延伸阅读’罢了。动辄将之鼓吹为‘流行文化逆袭文化经典’,既显得太过敏感,也折射了对语文教育的认知误区。”《北京青年报》说道。

“哪怕迎合也是进步。”《华商晨报》刊登的评论简直与《山西晚报》隔空喊话:“如果仅从艺术性和文学性上分析,歌曲《蜗牛》或许并非优选。但利用周杰伦的名气和他的精典作品,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育是一种门道,但也得讲求最基本的技巧。”  

语文教育不能承受之重

除了在“蜗牛”上纠缠,舆论之中,深深忧虑的,还有当代文化的凋敝。

“该现象映射了小学教材‘无米下锅’的某种窘境。现代社会的作家、学人、教育者,对于教学规律缺少认知,对于写作儿童读本缺少动力,久而久之,教材编写者只能无奈抓些歌词补位。”《北京青年报》虽力挺“蜗牛”,却也不无遗憾。

至于说到语文教育,大家简直异口同声。

《河南商报》时评指出,语文教材求“新”更应求“真”:过往的语文课本中,“假故事”比比皆是:有的是源于美好想象,有些存在时间上的硬伤,还有的纯属不靠谱的传说。

《北京晨报》评论,从“改动教材不要太频繁”的角度切入,指出假大空的深层次原因:教材之外赋予了太多的东西,赋予了太多的思想教育,从而出现了假大空。

“收入周杰伦不是教材修订的成功”。中国新闻网发出的评论,“尤记得2010年,1932年初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主编、丰子恺配插图)备受家长们追捧。”该评论作者龙敏飞说,有开放的竞争,才有优秀的教材。事实上,《开明国语课本》只是当时广受欢迎的教材之一。之所以有这样的局面,源于当时学校采用什么样的教材,都有极大的自主权,任何出版机构都无法依赖“行政指令”获得书单。粗制滥造的教材只有死路一条。

“真语文还是真权力?”中国青年网署名为盛翔的评论似乎更能触到痛处:收录几首歌曲就算是“真语文”了吗?作为社长和主编,王旭明在这次教材修订中显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必须承认,其改革初衷非常好,但是,我仍然要强调,作为一个官员,直接插手并决定教材修订的细节,是很危险也很反改革的一件事——“假语文”的泛滥,恰因长期以来违背教育规律的官员说了算。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新京报微信
相关推荐: 周杰伦蜗牛教材歌曲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