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年 / 青年生态 / 正文

清华成绩单弃百分制采用12等级制 改变功利主义学习观

2015-05-18 15:47:37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学分绩”是学生成绩的平均值。对大学生来说,学分绩在保送研究生、评奖学金、出国留学申请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国外知名大学普遍采用等级制,国内大学百分制占主流。目前只有北大、人大、复旦等少数高校采用等级制。

清华大学今天公布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从今年秋季学期2015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起,学生正式成绩单中的成绩记录为等级制形式,将不再出现百分制。

该校副教务长郑力表示,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不是简单地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这是教育教学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它更像是一个“扳手”,要撬动整体改革,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释放学生活力,促进多样发展。

校方发布

A+主要为满足学霸

“学分绩”是学生成绩的平均值。对大学生来说,学分绩在保送研究生、评奖学金、出国留学申请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国外知名大学普遍采用等级制,国内大学百分制占主流。目前只有北大、人大、复旦等少数高校采用等级制。

(资料图)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郑力介绍,改革历经5年,通过对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教师和学生访谈,对近20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评分和评价体系进行调研,最后综合形成这一方案。清华将对课程成绩以A+、A、A-、B+、B、B-、C+、C、C-、D+、D、F形式记载。A+是荣誉性质,得A+的人数不超过该课程修读总数的5%,获A和A-的人数不少于20%;F为不及格,不限人数。

郑力说,A+为“荣誉”性质,与A一样学分绩点都是4.0,主要为了满足清华“学霸”们的希望。对某一课程,任课教师可任选等级制或百分制记载成绩并录入系统。教务系统将自动把百分制转换为等级制。此外,一门课的成绩也可以用P(通过)、F(未通过)的形式记载。

学生每学期可自选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识核心课以外的课程用这种方式记载成绩。郑力说,给学生一门课“只考核是否通过”,会鼓励学生去挑战那些难度较高的课程,而不会都为了拿高分而抢选相对简单的课。在学期之初就选定,是为了避免学生因为感觉自己没学好到临考试前才申请,并且,这门课的成绩也不计入GPA(平均学分绩点)中。

学生可自查原始成绩

对于百分制和等级制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议。对此,郑力解释称,清华此项改革并不代表着否定“百分制”。“百分制”与“等级制”本质上并无优劣之分,采用哪种制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一定是基于学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业状态。

郑力说,事实上,对学生而言,“百分制”要求学生认真地对待每一分,这对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地掌握知识是有利的。改革方案中,在引入等级制成绩后,百分制成绩将作为内部原始成绩(HiddenGrades)供学生本人查阅;由百分制成绩自动转换得到的等级制成绩将作为官方正式成绩供外部使用。

院系学分绩可个性化

按照新的等级制评价体系,学校只给出参考标准,自主权完全交给院系和教师,他们可根据课程目标设定等级评价细则。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异议,学校行政部门会请老师给出解释和说明,不作最终判断,最终由院系的教学委员会作出裁决。

根据清华多元评价体系的设计,除了全校统一计算的“必修课学分绩”、“必修限选课学分绩”和“全部课程学分绩”以外,由各院系在推研、评奖、出国交流等方面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规定和侧重点不一样,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学院实际对学生提出要求,注册中心“量身定制”不同种类的学分绩,如个性化的发展性学分绩。

具体而言,在推研、评奖过程中,校方将不提供逐次排名的名单,只提供前10%、20%、40%、80%等段位名单,同时再通过面试等手段,加强对学生科研潜力、综合素质的考核。

学生反应

淡化分数压力减轻记者了解到,清华此次公布的最终方案也吸纳了清华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提交提案的建议。提案人之一、2014级本科生任子禹告诉记者,按照以前的百分制,对优秀学生来说95分和100分差别非常大,因此他们往往不敢牺牲5分去追求科研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换成A+或A,学生的压力一下子就减轻了。

任子禹说,实行百分制时,清华学生中有“刷学分绩”的传统,不少同学还会在选课前打探,专门选报容易拿高分的“水课”,而不是依据自己兴趣选课。任子禹认为,改为等级制后将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同学们对分数结果的关注程度,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研、社工等领域。

教师说法

不再简单传授知识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佐介绍,这学期她在研究生院开设了一门《数据伦理》课程,主要讲授大数据时代的伦理、隐私等,共8次课。虽然这学期等级制改革还没有实行,但是自己已经在按照等级制评价体系的要求来设计课程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张佐认为,挑战最大的就是按照改革的要求,不再像以前一样简单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张佐介绍,在开设这门课之前,她就参加了多次关于伦理的研讨会,这也使她意识到开这门课的目的就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希望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到在职业中该如何进行价值判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还专门去学习借鉴了清华开设很多年的《商业伦理》课程。她说,这样的转变迫使我必须改变教学设计和执教过程,在教学环节设计上,需要让学生能够展现他们识别问题的能力,比如哪些地方可能存在伦理的冲突和风险,解决问题的框架以及最终得出的结论,而不是像传统的教授知识、出几套题目、布置几次作业。

改革难点

欠缺能力与素质考核

郑力透露,改革的过程是复杂的,过程比较艰难,也遇到过很多阻力。比如在改革酝酿中,就有一定数量的老师对于学业评价体系的认识比较单一,甚至有反对意见。“有老师来问我,我教的是机械工程,请问在教学中我该如何传递价值观?”郑力举例称,他就告诉这位老师,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务实的态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嘱咐、“行胜于言”的以身示范,都是在传递价值观。

郑力表示,改革方案形成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比如有的教师过度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和管理功能,忽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有的教师对学生在评价中出现的学习态度和思想问题缺乏及时、深入的反馈,没有围绕评价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还有的老师在评价内容上较为单一,以知识的考核为主,缺乏对创新、合作、沟通等能力和素质的考核等。

“这些困难也就导致了改革必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未来希望以引入等级制为抓手,全面改革现有的学业评价体系。”郑力说。除了等级制之外,改革方案还明确要求每位开课教师向院系教学主管部门提交“基于培养目标的课程信息表”,回答5个问题:第一,你要学生学习什么、掌握什么?第二,如何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效?第三,通过何种方式评价学生是否取得学习成效?第四,该课程对专业培养计划的作用与贡献。第五,该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结合及关系。这份表格需要由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批,主管教学系主任签字,教务处或研究生院备案。并且,改革方案执行过程中,各院系还需要提供“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和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并请国内外同行专家对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活动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评估。

针对许多老师反映的改为等级制之后不知道该怎么打分的问题,改革方案还提出将组织系统化教师工作坊,提高教师的评价素养。

此外,改革方案中还特别提到了改进和加强学生和教师同行评教、评课的制度建设,将其原有的终结性、淘汰性功能转变为以帮助教师诊断学情教情、改进教学为主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促进师生围绕学习和发展进行有效沟通。在学校层面,把学生和同行评教、评课纳入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意义

改变功利主义学习观

郑力认为,到了大学,不应该再让学生以追求分数为目标,“要让学生们改变功利主义的学习观”。“实际上分数84分和85分差别不是很大。”郑力说,改革有助于改变学生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学习观,鼓励探索多样化的学习,也有助于建立师生对话和反馈机制,激励老师更好地设计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取得学习成效。“学生们不用再为了刷学分绩而选择一些简单的或者老师给分高的课程。”郑力说。

对于改革,清华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告诉记者,清华的改革就是把以知识点为基础的考核方式做减法,把以创新点为基础的考核做加法。不过,他坦言,这样做确实难度很大,所以要逐步推进,先把“百分制”改为等级制,是为了以评价形式的改变为抓手,让分数变得不再像过去那么重要,但长远还是要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责任编辑:瓶子
来源: 京华时报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