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年 / 教育留学 / 正文

赵迪:“双减”映射“三个回归”

2021-07-25 22:16:00 作者: 赵迪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近两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陆续占领着各大媒体头条,“双减”可谓赚足了眼球,学生、家长、社会纷纷点赞,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映射了“三个回归”。

2、

“双减”映射“三个回归”

近两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陆续占领着各大媒体头条,“双减”可谓赚足了眼球,学生、家长、社会纷纷点赞,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映射了“三个回归”。

“双减”使学生“回归”质朴童真。近年来,整个社会一直在呼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本质就都是一群“孩子”,孩子就有权利拥有快乐的童年。然而,“小学生书包平均7-9斤”“小学生3天假期语数老师布置9份试卷”等等现象层出不穷,牢牢把孩子绑架在书本之中,“作业多”始终是一块顽疾,屡治屡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重点要求小学作业不出校门,学生睡眠将纳入考核。在其中折射出当下小学生的学习任务的繁重、困难等情况,也反应了教育部门对于给小学生减负,还小学生一个快乐童年的关注。此次印发的 《意见》指出,要坚持学生为本,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这无非是在为孩子减负,把孩子从书本汪洋中解救出来,还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们在他们的世界里徜徉,为孩子们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当然,“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并不等于无限制的放飞童年,而是在更高质量的“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享受学习、趣味学习,减去作业负担,加上质朴童真。

“双减”使家长“回归”生活关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限于家庭教育,从孩子迈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学校必然成为了孩子教育的主体,毕竟教师是专职的教师,而父母还要干其他的工作。然而,“父母批改作业”“家长值日成风” “盯群比上班还累”等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不免让家长的角色有些模糊。此次印发的《意见》指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减负”就要动真格,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大多是70后、80后,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和“事业的上升期、黄金期”时段,在孩子教育上更应该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细化学校职责职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发挥“效率教学”,把家长“副班主任”的帽子丢掉。孩子“上学”以后家长的定位应该是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不是把更多时间放在改作业、值日、盯家长群上,而更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干事创业和对孩子的生活关爱上,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孩子的朋友,同时予以孩子一些有点挑战但完全可以完成的工作,让他们挑战自我,在这过程中寻找自信。

 “双减”使社会“回归”实践平台。在公众眼里,社会上的校外各类培训机构只是追求经济利益的团体,其实不然,虽然有一定的利益驱使,但更多折射出教育的短板。单纯的“上大学”的导向、校园学习吃不消的无奈、个别家长的相互攀比等等使社会培训机构应运而生,甚至有个别老师在当中扮演一定的角色。然而,实践证明一头扎进学习里追求分数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是成功的孩子。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学习负担过大,导致思想上的叛逆,同时生活经验较少,经不起挫折,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缺乏顽强的毅力,甚至一蹶不振,这就要求读万卷书的同时必须行万里路。此次印发的《意见》指出,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社会的培训机构并不能紧紧盯住“学科”,而应注重“实践”。必须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创新的状态,从而变以前那种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为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东方
来源: 原创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2017年03月04日
地点:
南锣鼓巷地铁站和张自忠地铁站之间 (确认报名后,告知具体地址)